智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项目融资:现状与未来

作者:尘醉 |

智能制造业作为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智能制造不仅是提升传统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更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

智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项目融资:现状与未来 图1

智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项目融资:现状与未来 图1

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发布,到"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中国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在资本市场上,一批优秀的智能制造业企业通过登陆资本市场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本文旨在从项目融资的角度,深入分析当前A股市场中智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和发展规律,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遇。通过对行业内重点企业的研究

智能制造业上市企业?

智能制造业是指将信息通信技术(ICT)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的生产流程优化、管理决策和产品服务创新来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型工业形态。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智能制造业涉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关键智能硬件制造商、工业软件服务商等多个环节。

上游产业:包括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本体、传感器等智能制造设备以及相关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中游产业:主要为提供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如西门子(Siemens)、通用电气(GE)等。

下游产业:包括汽车、家电、电子制造等领域应用智能制造技术的企业。

中国智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业上市公司体系。从2013年至2021年,共有超过150家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实现了IPO。

区域分布

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

和分别贡献了约25%的企业数量。

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智能制造企业上市的主要阵地。

行业分布

智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项目融资:现状与未来 图2

智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项目融资:现状与未来 图2

机械设备:占比超过40%,主要为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制造企业。

电子设备: 约30%,包括智能安防设备、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领域。

计算机应用: 15%,涉及工业软件开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

市场表现

整体市盈率明显高于传统制造业,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高成长性的溢价。

营收增速普遍在20%以上,净利润复合率超过15%。

研发投入占比较高,平均达到8-10%,显示出较强的创新活力。

智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融资方式分析

从2015至2021年,A股市场中智能制造企业通过IPO累计融资超过10亿元。

科创板和创业板是其主要上市地,占比分别达到45%和30%。

增发和配股是最常用的股权再融资方式,2019-2021年期间平均每年发生约80次。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能扩张、技术升级和并购整合。

2020年以来,随着再融资新规的落地,可转债发行规模激增,年均超过20亿元。

智能制造企业通过可转债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智能化改造和新产品研发。

PE/VC资金在行业内的渗透率逐年提升,2015-2021年,仅产业整合相关的私募融资规模就达到50亿元。

主要投向 promising的初创期智能制造企业和技术创新型公司.

智能制造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政策支持:国家持续出台扶持政策,如《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技术进步: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制造业提供了新的点.

市场需求: 智能化改造的需求持续增加,特别是在汽车、家电等领域。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仍严重依赖进口.

同质化竞争: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企业盈利能力下滑。

融资风险: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难度加大。

智能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已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A股市场中的智能制造上市公司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持续扩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

未来的发展将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取得突破,形成更多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

资本市场应进一步完善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制度安排,如设立专项融资产品、优化并购重组机制等。

在""倡议框架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扶持和资本市场的鼎力支持下,中国智能制造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End]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品牌融资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